记录仪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记录仪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基因研究应瞄准市场 产业化困局待解

发布时间:2022-06-16 08:30:38 阅读: 来源:记录仪厂家
基因研究应瞄准市场 产业化困局待解 编者按

基因产业前景广阔,被誉为21世纪最富远景的产业之一,得到国家大力扶持。我国基因基础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不是很大,但产业发展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何拓展基因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各方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本报记者王朝选报道

“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基因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有8家是高校,另外两家是科研机构,没有一家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日前在中国基因科学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基因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得到授权的专利数量也远高于国外,但专利的有效年限和有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我国基因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全球生物产业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包括基因诊断试剂、基因检测、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转基因等在内的基因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富远景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10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但要实现基因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呼唤重大技术突破

据张勤介绍,国内基因技术专利平均有效年限仅为4.8年,而国外一般为8.7年,而且随着年限临近,国内专利有效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国外。

“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专利的年限当然比较短。”联合基因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秦义龙表示,如果我国基因技术有重大突破,则会产生一系列专利,专利的年限也会相对较长。目前国内很少有系列专利出现,这反映出国内企业虽然模仿能力很强,但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秦义龙表示,重大突破是建立在一系列突破基础上的,要想取得一系列突破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我国研究人员大多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好的项目比较少,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基本是各自为战,形不成强大的团队,所以难有重大突破。相比而言,国外的研究人员大多在研发型企业,有能力研发出重大创新产品,中国企业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一直在跟着别人走,即模仿外国企业的产品。

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认为,我国基因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长期发展。一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创新平台老化。企业和研发机构仅有仿制药开发经验,在创新药物基础研究、立项评价、质量研究、安全评价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药物筛选、大规模哺乳细胞培养、抗体、基因治疗、蛋白质修饰等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存在技术瓶颈,也未探索出成功的产业化服务模式。二是产业集成度低,人才、资金、设备匮乏而分散,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中小生物制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参与全球范围竞争和做大做强的经验。三是传统经营管理手段已经落伍,缺乏复合型的经营人才。四是我国生物产业配套服务资源匮乏。战略研究、项目评估、战略咨询、信息交流、项目管理、专业培训、研发外包、会展策划、专利代理等服务水平低,例如一些项目因为管理不善而在时间和费用上均大大超出计划,一些政府资助项目无功而返,一些项目因为没有好的商业计划而找不到资助等。此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很多知识产权由于专利代理机构不专业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急需专业化、高层次、遵守职业操守的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

从市场出发加快产业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在中国基因科学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基因领域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甚至有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为我国基因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我国在基因基础研究方面的确取了一些成绩,但在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张磊表示,由于体制因素,我国生物技术研发机构重视核心论文而轻视技术转化,完成前期工作后就匆匆将“青苗”出手,不愿意继续开展缺少“突破性”的技术完善工作,导致上游先进、中下游落后的现状,即实验室科研水平高,产业化制造水平和产品市场拓展水平低。

“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到开发市场化的产品,需要理念的转变。”秦义龙表示,目前高校、科研院所有研究成果,但不符合产业化的要求,而且高校、科研院所也很少有人会去将成果开发成产品,而大多数企业又没有这个能力。究其原因,“高校、科研院所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严重不足,我国搞应用研究的人才太少”。不过,目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的界限逐渐模糊,有些项目虽然是基础研究但离产业化很近,一旦成功就能推广应用,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特色”。

宁夏好的银屑病医生
宁夏好的银屑病医生
宁夏好的银屑病医生
宁夏好的银屑病医生